又是一年寒冬,没有下雪,晨间的雾气还没有散尽,法庭安检室的过检器开始响起,我走在立案庭的过道里,周围的同事行色匆匆,一个略显迟疑的声音让我停下脚步:“你…你好,法院通知我来开庭,请问审判庭怎么走?”我抬起头,对面玻璃窗上映出的倒影中,透过雾蒙蒙的空气,鎏金鲜红的法徽格外显眼,思绪瞬间被拉回到三年前。
三年前的我,刚刚入职法院书记员,怀着对神圣审判工作的无限憧憬,我走进了平远法庭。
是的,平远法庭,一个西南边陲小镇上的派出法庭。
在我的认知里,审判法庭是高大敞亮、庄严肃穆的,法官不苟言笑地坐在高高的审判席上,重重地敲击法槌,铁笔直断,划分善恶是非,而书记员十指翻飞在键盘上,严肃而认真地逐字逐句地记录,以专业的素养承担起审判辅助工作。
在我的想象中,审判工作充满了仪式感和满满的正义感,一条条法规被天平精确地衡量,用以研判一个个诉求。
然而,当我真正走进法庭,想象止于现实,在法庭里面没有精彩纷呈的法治故事,只有日常繁杂、琐碎甚至枯燥的工作。
平远法庭是派出法庭,主要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和轻微刑事自诉、公诉案件,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审理的案件大部分是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。在这里,审判法庭可以在集市中,可以在矿山上,可以在村寨里,可以在某个当事人家中。作为一名书记员,我跟着我的法官爬过满是泥泞难以通行的山路,走过酷暑难当的街巷,感受过寒冬腊月在万家灯火亮起的村寨……法官对我说,这就是基层法院人的日常。
也就是在这样的日常中,我沉浸在枯燥繁忙的工作里。我熟悉每一本卷宗,因为翻过不知多少遍;我熟悉每一个当事人,因为已经详细地备注在电话簿里;我熟悉每一个法庭的夜晚,因为我也记不清加了多少班……或许,书记员的工作就是这样,日复一日的重复琐碎,案件数量有增无减,手上的事情好像总也做不完,有时候还要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的纠缠和谩骂,唾沫星子喷在脸上时也会觉得委屈。我想,书记员是这样吧?拿着微薄的薪水操心着与我无关的案件,到最后,我也只是裁判文书落款处一个小小的名字,再也不被人提及……
一开始我就是这样认为的,直到我遇到一个案件。
那是连成一片的玉米地,本来是堂兄弟的两家人为了地界划分大动干戈,先后几次打起来。立案后,我联系当事人时就感受到案件的棘手,两家人表面上争的是地界,而更多的纠纷因为争地源源不断产生。同时,我们向当地村委会了解到,村上和政府已经多次组织两家人调解过,但都无果而终,若放任两家的矛盾继续下去,怕是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。毕竟,双方都不止一次放狠话,若解决不好要出人命!和法官汇报了基本案情后,我们决定立即到现场勘察案件情况。
到达现场时正是雨过天晴,玉米地里的泥被雨水浇软,走在里面深一脚浅一脚,时不时还会把鞋陷在泥潭里拔不出来,比人还高的玉米,叶子锋利得像小刀,划在脸上不小心会出血花。为了明确四至界限,我们绕着地走了不知多少圈。
大致了解情况后,法官通知双方到达现场组织调解,通过法、理、情三方面的耐心劝说,双方最终各让一步,我们拿起锄头搬着石头将双方的地界一点点标明,原告撤诉,纠纷化解。当事人眼角湿润地向我们道谢:“太感谢你们了!多少年了,终于有个结果了!我知道事情不大,可这口气堵了好几年就是咽不下去!我相信你们,相信法院是公正不偏袒的,所以这个结果我也相信是公正的!”
我大概永远不会忘记当事人那信赖的、如释重负的眼神,不会忘记当时脸上被玉米叶划出的一道道伤口,也不会忘记那双因为沾满泥土几近“报废”的鞋子,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,是那份被当事人认可的发自内心的喜悦!
法官开玩笑和我说,这就是我们法院人的魅力啊!
此刻,我深以为然。
随着工作时间慢慢变长,我辅助审理的案件越来越多,当濒临破碎的家庭领到赔偿款,当破裂的夫妻关系得到修复,当不识字的农户终于拿到种植合同款,当剑拔弩张的邻里握手言和,当维权的声音被听见,当合法权益被维护……我想,我找到了书记员的意义。
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书记员,但我在我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坚守我对法律的信仰,不负群众的信任,不堕法院人践行使命、担当责任的气节。况且,除了一个我,还有千千万万个我。虽然我们不曾被人铭记,不曾惊天动地,但我们犹如萤火,星星点点汇聚成河。我们以法为本,不负时代,与法同行,不负芳华。
法槌声重重响起,将思绪收回,我看着面前的当事人,就像最初那样露出诚挚而明媚的微笑:“今天早上在二楼法庭开庭,请跟我来!”
冬日的朝阳升起,莹莹生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