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风正,则民心淳;民风正,则社稷安。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石,砚山县人民法院持续探索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机制,常备“四面镜子”,妥善化解各类家庭矛盾纠纷,切实保护了当事人人身安全、维护了法律权威、促进了家风建设,为砚山社会和谐稳定、经济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服务和保障。
一、用好风险排查“显微镜”
积极落实上级法院关于婚姻家庭案件风险排查、评估工作安排部署。一是把好立案关。针对婚姻家庭纠纷案件,立案庭工作人员提前介入,围绕是否存在当事人关系紧张、家庭成员关系不睦、扬言报复、威胁恐吓等情形,综合分析研判案件风险,填写《人民法院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风险排查、评估、预防登记表》,实行一案一册,为案件后续办理预示案件风险。二是把好研判关。针对新收婚姻家庭纠纷案件,审判法官、执行法官加强预判,合理谋划,对于矛盾激烈、争议较大、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的案件合理确定风险等级,等级为低风险、中风险、高风险,填报《人民法院命案防控风险排查、评估、预防登记表》,制定方案,并根据风险等级有步骤地推进案件办理进程,妥善化解风险。三是把好处置关。针对重大敏感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,案件承办人严格落实“三同步”工作要求,加强源头管控,规范处置机制,及时向本级党委政法委和上级法院报送关于案件的“三同步”工作总体方案的报告,争取上级指导支持,妥善化解矛盾风险。
二、端稳风险化解“望远镜”
注重多措并举,深化落实举措,力求妥善化解矛盾,实现案结事了。一是多入户,第一时间掌握案件当事人基本状态。对于每一件起诉到法庭的家庭矛盾纠纷案件,案件承办法官拿到案件材料后,第一时间进行入户实地调查,细致、深入、全面了解案件当事人的家庭情况、性格特点、感情状态等基本情形,为案件调解办理打好基础。二是勤走访,多方位了解案件当事人的全面情况。承办法官积极利用下乡入户机会,对村干部、邻居、亲属等进行走访,了解案件当事人的生活状态、是否存在争吵、家暴等情形,全方位了解案件当事人情况,综合研判案件。三是重调解,将调解贯穿诉讼始终。承办法官耐心倾听双方诉求,准确掌握原被告双方矛盾产生的思想根源,找准症结,确定矛盾化解思路,将调解工作贯穿各个环节。同时,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、宗教信仰,邀请同村中具有威信的长辈参与案件调解,把法律与道德相结合,打开当事人心结,修复双方感情,维护家庭和谐完整。
三、校准案件办理“瞄准镜”
扎实学习新思想、新知识,转变家庭纠纷案件办案观念,切实满足新时代对法院干警提出的新要求,提升案件办理质效。一是体现人文关怀。办案法官在审理家庭纠纷案件中,以当事人之间的身份关系、情感需求、伦理道德为出发点,梳理情感纠葛,弥补创伤,在此基础上再将案件的审理深入到因纠纷而产生的财产关系、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,妥善化解解纷。二是尊重个人隐私。本着尊重和保护当事人个人隐私的初衷,凡涉及个人隐私的家庭纠纷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,法律文书不上网公开。三是保护未成年人。在离婚、同居关系子女抚养、变更抚养权纠纷等案件的办理中,办案法官认真倾听未成年人的心声,从有利于其教育成长的角度出发,关心其衣食住行及发展需求,尊重其选择监护人的权益。
四、佩戴人身安全“防护镜”
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,加大反家庭暴力审理力度,营造反家庭暴力司法环境,积极融入市域社会治理格局,进一步完善法院、公安机关、妇联、居(村)委会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反家庭暴力工作体系。2022年7月7日,吴某某与杨某某因婚后夫妻感情不和,向平远法庭提起离婚诉讼。诉讼案件开庭前,杨某某的亲属在吴某某开庭的路上强行阻挠,导致案件未能顺利开庭。8月11日,申请人吴某某向平远法庭提交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书,寻求人身保护。收到申请后,平远法庭高度重视,经综合研判后认为吴某某及其近亲属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,符合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定条件,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》的相关规定,于当日作出裁定:一、禁止被申请人杨某某殴打、威胁申请人吴某某及其亲属;二、禁止被申请人杨某某骚扰、接触、跟踪申请人吴某某及申请人吴某某的亲属。裁定作出后,法庭负责人与承办法官、值庭法警一同到被申请人杨某某家进行释法说理,并向其释明了违反禁令将依法承担的法律后果,并积极组织协调,调动各方面力量及时向有关部门送达了人身安全保护令,并和派出所、村民委员会进行了入户稳控,形成震慑。
砚山县人民法院将始终牢固树立“家事无小事,家事即国事”的办案理念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妥善化解家庭矛盾纠纷,维护家庭和睦、社会和谐,为砚山市域社会治理贡献法院力量。